新闻中心 / News
吴地千年文明 玉雕前世今生
日期:2017-06-06  人气:1711
 有着2500多年文明史的苏州城,本就是一块美玉,被烟雨润泽得温润细腻,被岁月打磨得玲珑有致,被文化盘玩得深沉内敛。这座城滋养了千千万万的琢玉者和灿烂的玉雕文化,也因玉雕而别具一番风情。有吴文化痕迹的地方,就有玉雕的历史。

  苏州是中国玉雕的发源地之一,其玉雕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距今五、六千年前崧泽文化的草鞋山张陵山文化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经过琢磨的玉璜、玉玦等饰物,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玉器,也为中国玉文化揭开了煌煌篇章。到了良渚文化时期,玉器成为最有代表性的物质创造,在北至江南岸、南至杭州湾的广大地域,包括吴县、吴江、昆山、常熟在内的苏州地区都曾出土过精美的玉雕工艺品。这些礼神、敬天,带有浓郁宗教色彩和地方文化的玉器,纹饰神秘粗犷,雕工细致入微,造型工整完美,与北方红山文化的玉雕形成了个性鲜明的对比,就内涵而言,充分说明的当时吴地玉雕文化与皇权、神权密不可分,端庄、厚重的风格一脉相承;就形式而言,亦对后世玉雕工艺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汉唐时期,地处长江流域的鱼米之乡苏州,经济地位日渐上升,苏州的琢玉行业也随之

  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汉代玉雕的造型和技法都发展到了新的高度,对后世泽被深远。宋廷南渡进一步繁荣了江南经济,文化产业也蒸蒸日上,南宋范成大所修《吴郡志》中就有五代广陵王钱元璙令吴郡玉工颜规于王府便厅解玉的记载。可见当时苏州不但有成熟的琢玉技巧,还有知名的琢玉工匠。

   传奇 巅峰

  明中期以降,苏州已然成为东南地区经济文化中心。经济的繁盛和文化的发达为苏州玉雕的发展提供了完备的条件,明清时期,苏州的玉雕达到了巅峰,成为当时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玉雕产地,苏州玉雕领域人才辈出,连宫廷玉作都得仰仗苏州的玉工。据史料记载,明代苏工的玉雕高手中贺四、刘谂、王小溪、陆子冈等人的技艺都名震京师,尤其是陆子冈,这位为玉而生,因玉而死的一代琢玉大师,留下了许许多多和玉雕有关的故事,将苏共玉雕推上了难以企及的高度,他的人生,他的作品也因此蒙上了传奇的色彩。

    陆子冈生于16世纪上半叶,时年处在明嘉靖、万历年间,他原籍是江苏太仓县,后来迁居到琢玉中心苏州。自幼在苏州城外的横塘一家玉器作坊学艺,出落成为琢玉技艺相当全面的一把好手,起凸阳纹、镂空透雕、阴线刻划皆尽其妙,尤其擅长平面减地之技法,能使之表现出类似浅浮雕的艺术效果。所制玉雕作品,多形制仿汉,取法于秦,颇具古意。当时的《苏州府志》记载:“陆子冈,碾玉妙手,造水仙簪,玲珑奇巧,花茎细如毫发。”其高超绝伦,巧夺天工的琢玉技艺可见一斑。

    现今传世的陆子冈作品主要收藏在北京故宫、首都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天津艺术博物馆、台湾等地,著名的作品有茶晶梅花花插、青玉山水人物玉盒、青玉婴戏纹执壶等。陆子冈尤以雕刻玉牌最为盛名,用玉的平面牌块作为载体,一面作画,一面刻诗,轻镂细刻,清新淡雅,所制成的融合文人画之美的玉牌风靡明清两代,为许多玉雕家和藏家所喜爱、追捧。

  陆子冈的雕刻技法和其中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影响了后代无数琢玉人。在他身后,玉雕技术又发展了几百年,“陆子冈”三字,却已然渗入玉雕文化的血脉中,成为玉雕精神的象征。

  陆子冈等一批琢玉巨匠的出现,进一步带动了苏州治玉业的发展。至清代,天山南北交通无阻,玉材来源增多,玉器生产发展到乾隆至道光间可谓全盛。

  伴随着玉雕生产的全盛,苏玉逐渐形成了“空灵、飘逸、细腻、精巧”的艺术特色。空灵,即疏密得当、虚实相称;飘逸,即清新雅致、线条流畅;细腻,即八面玲珑、琢磨工细;精巧,即构思奇妙、意蕴无穷。无论圆雕、平雕,都优美别致,图案线条刚柔结合,婉转流畅。特别是苏州的薄胎器皿件,充分运用圆雕、浮雕、镂空雕、阴阳细刻、取链活环、打钻掏膛技术、制口琢磨技术等不同的雕刻工艺,使其更加华美而精巧,成为“苏作”细作工艺的扛鼎之作。苏作玉雕至此,格局全备,蔚为大观。

   传承 创新

  尽管历史为苏州在中国玉雕界奠定了良好的地位,苏州玉雕在建国后的五十年中也仍然经历了波澜起伏。在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苏州玉雕依托原有的技术力量及加工力量,主要仿制中国历史上各时期风格的作品,以花鸟、炉瓶、人物、山子雕为主要品种,其特征是在雕刻工艺上沿用了苏州地区明清时期的传统技法,缺少时代感,产品主要销往海外。

  在九十年代末左右,伴随着中国体制的改革,一些优秀的技术人才在国有企业得不到应有的待遇,纷纷离厂,成立了自己的工作间,使得苏州原有的整体玉雕力量开始变得分散。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2004年苏州玉雕厂彻底解体,标志着苏州玉雕从一个单一集体制的大工厂转变为私有制形式小作坊,制度的改变促进了玉雕者雕刻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技艺,这一时期的作品相对于以前集体制时期更加精细,数量更多。同时,也是因为私有制形式的转变,苏州玉雕处于群龙无首,体系建设上无人管理,导致苏州玉雕呈现一盘散沙的状态,整体来讲此时期的苏州玉雕进入了转型期。

    2009年之后,随着苏州外来人员的增多,苏州玉雕逐渐复苏,对外交流增多,在频繁的交流和不断的探索中,苏作玉雕品质不断增强,影响力不断扩大,逐渐成为继上海海派玉雕之后的又一支新生力量。此时期的玉作不仅继承了苏作玉雕的精细雅洁的特点,同时又融入了创新元素,形成了“新苏作”概念。

  “苏作玉雕”理应成为一个文化品牌。因为它既有悠久的历史,又有现今雄厚的实力,再加之当今的盛世环境,苏州的玉雕产业兴旺发达,有近10万人从事玉雕的创作和制作,他们不全是苏州本地人,还有来自其他地区的人员,如福建、河南、安徽、江西,玉雕艺人集中在苏州的相王弄、园林路、光福等地,繁盛程度与当年专诸巷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更难能可贵的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集原料流通、职业教育、加工设计、产品流通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和成熟的玉雕市场。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规模,当代人对苏作玉雕也有了更高的期待,期待苏作玉雕在传统之上进行创新,更具有的文化特色,更多地吸收绘画语言、雕塑语言,使之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进入一个全新的艺术发展期。

推荐新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7 雲石玉雕陈华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