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是千百年的造化之物,人和玉石的相遇是一种缘分。玉雕广受中国人的尊重和珍爱。自文明之始,以迄今日,无论中国文化经历过何等巨大的激荡,崇玉与爱玉的民族情怀,仍是根深蒂固,玉雕艺术也绵延不绝。东方文明的智慧在玉器上闪烁着璀璨的光芒,它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中最富魅力的一种,值得我们珍爱。我国古代的工匠们,在华夏这块土地上,为后人留下了多少辉煌、灿烂的玉石雕刻遗产。
在殷墟妇好墓和其它一些遗址所出土的玉器中,造型生动优美、数量最多的玉器莫过于各种动物形象的玉雕。这些玉雕既有平雕的,也有圆雕的,琢刻精致,题材新颖多样,写实性强,姿态活泼,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由于动物形玉雕主要用于佩带和观赏,具有装饰功能,所以它在构思上脱离了当时礼制性玉器思想意识的束缚,成为人们摆脱神秘的艺术色彩,抒发对自然美好形象向往感情的一块小天地。
作为一个玉器雕琢者,要创作出让人们喜爱的玉雕作品,首先要了解远古时代玉器工匠们的创作构思和艺术手法,融合现时代爱玉人的把玩心态,以及自己对玉这种材质的理解,用自己特殊的雕刻语言来体现玉雕的精神。因而,我在对玉石进行加工之前,会先和玉石进行交流,一般都会将一块玉把玩许久,直到这块玉的形质特征烂熟于胸,让玉石自己来告诉我,它是什么,它将成为什么。这种交流的结果,就是动物的造型在脑海里里慢慢成熟,以至于每一个雕琢的细节都渐渐清晰。这个设计与构思的过程便是“读玉”。玉石的大小、形状、品质各不相同,所以读玉要依据材质与生俱来的纹理、色彩、形制,以最少的改动成就最完美的作品。
古代玉工们在日常细心观察自然界飞禽走兽的各种神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高超的琢制技术,雕刻出一件件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禽兽,向我们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而现代玩玉人更是将自己的美好梦想寄托在小小的玉器上,所以,一件成功的作品不仅要融入制作者的思想感情、个人修养和人生阅历,也要表现出当今时代的精神追求。这是一种长期的精神积累,是一种经验在反复经历过失败、挫折,历经无数次的实验之后,所得出的人生感悟。
动物和人一样,也有自己的性格和灵魂,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性格特征。我在用玉这种材质来表现动物的个性,并且赋予不同的动物以人的精神面貌时,首先考虑的还是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美好寓意,在准确抓住各种动物特征的同时,进行了大胆的夸张和渲染。
做玉雕这么多年,在动物形象的刻画上,可谓已经积累了自己独特的经验,设计思路也不再拘泥于历代玉匠所常用的表现手法。归纳起来大致有几点:
一、因料施艺
因料施艺是玉雕中首要的工艺。玉雕为工艺创作,无定形。玉雕需想象,并注于玉石之上,无涂改性。我的每件作品都是从料性、颜色、形状等出发,最大限度地利用玉料,尤其在动物创作中更是因料设计,独辟蹊径。如我在2009年创作的一款“吉象”,就是巧妙的利用了材质的特性,使象的头部及可爱的长鼻因为红皮覆顶而显得喜气富贵。在工艺上运用了三维立体雕刻的手法,也就是圆雕,前后左右各面均有雕出,观赏时可以不分正面、侧面,从四周上下任何角度都能欣赏。
二、剜脏去绺
脏、绺是玉器制品中之大忌。剜脏即把玉中的杂质去掉,使玉更纯洁、明亮。一般难以找到通体皆无一杂质的玉料,要尽其所能剜脏,余其形状,根据其特征设计作品,最大限度地用料。而去绺,绺即玉中之自然裂纹,没有一定形状、方向和规律。绺的成因受自然力冲击、受冷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绺的种类有断裂纹、破碎纹、龟背纹、炸心纹、炸惊纹等。我一般在加工选料和雕琢中先注重纹绺的处理,或顺绺锯玉或躲绺。在设计后的雕琢中,会再次出现纹绺,也就是“纹线”、“水线”。我会苦思冥想使其去绺改形,收到意外之效。比如我2006年的作品“刘海戏金蟾”,是将喜闻乐见的神话故事,采用了正侧面剪影的手法,即抓住所要描绘对象的主要特征,用熟练而准确的外轮廓线,勾勒出生动的艺术形象来。但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玉体多次显露杂质,或黑色或白点或米粒状杂质等,尤其是在正面的主要部位,而我不仅要尽力处理掉或“遮住”这些毛病,还不能因为剜脏而改变作品的原定结构,可谓煞费苦心。
三、俏色巧用
俏色玉雕是我最大的特点。可以说玉料丰富的颜色和玉质对我的设计是一种极大的挑战,要做出与众不同,个性独特,尤其是生动逼真,给人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动物雕刻,就必须巧妙的利用玉材本身的颜色,在动物性格的刻画上,不仅形似,更要做到神似,所谓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比如我2006年创作的一款貔貅,就是恰倒好处的利用了材质本身所具有的漂亮的皮色,加之面部线条柔和的处理,三面红皮的巧色利用,形象逼真,戆态可掬。貔貅本身是吉瑞之兽,自古以来神话动物类的作品,广受人们的喜爱,但那都是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塑造出来的。所以,我在表现手法上体现出了大胆而富于浪漫主义的情趣。
我2009年的另一个作品“龟鹤延年”, 可以说是有意识地追求某种动物形象,但又不使它们酷似逼真,而给人们以猜测琢磨的余地。我只是利用材料的红皮,浅浅的雕了一只鹤,抓住了鹤所特有的伫立憩息的典型姿态,颈部弯曲下垂,好似刚刚涉出水面正在梳理身上的羽毛。在一只神龟的身上嬉戏着一只鹤,这是一种想象力,竭尽夸张虚构,生趣盎然,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也充分显示出把现实感与理想化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四、化瑕为瑜
瑕本为玉中之忌,然玉中难求晶莹剔透之碧玉,所以珍惜玉石资源、充分利用玉料,形成“化瑕为瑜”的雕琢工艺特点,也是我一直努力追求的境界。化瑕为瑜所创作的作品不但不影响作品效果,反而更使作品形象生动,增加逼真之感,达到普通玉料所达不到的效果。
五、废料巧用
废料巧用的目的为珍惜玉料资源,降低作品成本,创造出与成品料同等价值或高出成品玉料价值的玉雕工艺品,尤其是在充分利用不可再生的玉资源,所以,在我眼里很少真正的废料,关键在于变废为宝的匠心独运。
在工艺美术行业里,玉雕属“特种工艺”。之所以为“特”,作为玉雕艺人,我的体会是:它与其他工艺品相比,少了一点实用性,而多了一些观赏性,且创作难度大,设计制作过程复杂。每一块石料都有其独自的形态,有属于玉石自身的许多语言,即便是看似毛病的脏点或瑕疵,也能够依赖创作的思维,加以利用或改变。我的玉雕设计创作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自己想好了题材,有了激情和表现欲,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寻找材料;但这种方法常常因材料的不确定性而随时变更。所以我更多的是面对奇形怪状的石料,让它来启发自己的灵感,运用丰富的想象力,进行创意独特的设计。无论是传统的、或者是现代的题材,也无论在工艺上运用圆雕还是浮雕或者是镂空透雕,表现手法上运用象征性还是装饰性等等。面对一块精美的玉石,心中会有无限想象,也会有许多腹稿,脑子里会浮现许多形象,灵感的火花也会多次迸发。然后经过比较,筛选,才能有最佳选择,接下来才落笔设计。
玉雕巧色雕刻自古就有,近现代更是层出不穷。奇形怪状的料形和色彩斑阑的纹理,会启发和引导我的奇思妙想。对我来说琢玉是磨练一个人意志的工种,除了一定的天赋,以及扎实的美术基础,还要有认真的态度和自己的审美角度,要从自己的内心出发,做出有个人思想的作品。这其间还需要持之以恒的吃苦精神,所有经得起时间长河的煎熬,经得起推敲和把玩的传世精品,都首先拥有一个清净诚挚的心境。因而在琢玉的过程中绝不能浮躁心急。气定神闲是一种境界,因为琢玉时的心情会影响一件作品的最终效果。
“以诚待人,以诚待玉”,人与玉石的心境合一,以灵魂的清净来表现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玉石这种材质天然的美丽,以个性化的艺术语言,精湛的工艺表现手法,最终使得玉雕动物形象传神,造型舒展,曲线优美,给人以艺术的美感和精神的享受。这就是我对于这些年玉雕之路的总结。
陈华
09.09.03